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健康指南

社区小食堂 民生大文章(深度观察)

来源: 时间:2024-04-30 19:39【字号:    

 核心阅读
 
价格实惠、用餐便利的社区食堂既能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问题,也能减轻上班族的家务负担,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
 
与社会化餐饮相比,社区食堂公益属性较强。要实现价廉物美,在成长初期往往难以做到盈亏平衡,需要政府部门、社区和社会力量的多方支持。时下,许多地方政府部门积极探索推出发放运营补贴、减免租金、免费提供运营空间等多种支持政策。
 
社区食堂要实现长期健康运营,市场化的发展方式是大势所趋。目前已有一些成功案例表明,通过专业化市场化的运营,社区食堂能够实现“微利可持续”,形成自我“造血”机制。
 
社区小食堂,承载民生大文章,未来发展潜力很大。专家认为,今后既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支持力度,也需要社区食堂坚持市场化方式更高效地运营,科学稳妥地把这件民生实事办好。
 
“只需10元,就有一荤一素。”
 
“60岁以上老年人吃饭可以打八折。”
 
“下楼就能吃饭,一日三餐不重样。”
 
…………
 
近年来,不少居民小区渐渐兴起了一种服务居民的社区食堂。这种食堂往往面积不大,但价格实惠、用餐便利,有效解决了附近居民的就餐问题。社区食堂能覆盖哪些人群,价廉的同时能否做到物美,与其他餐饮的运营模式有何不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调查走访了多处社区食堂。
 
满足用餐需求
 
今年各地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其中建设社区食堂成为很多老旧小区改造清单中的“必选项”
 
滋啦滋啦的油煎声中,黄澄澄的油条出锅了!11月30日一大早,记者在北京朝阳区劲松北社区食堂里看到了这样一幕。
 
“这油条是用面粉、黄油、牛奶和鸡蛋做的,成本是普通油条的3倍,已成为这一带的‘明星早点’。”主厨孙洪伟介绍说。看着酥脆,闻着喷香,吃着健康,看下价格,只要两元一根。
 
12月2日中午时分,深圳龙华区元芬村的“微棠食”社区食堂,在附近写字楼上班的赵萌买了份套餐,鸡肉配空心菜,一荤一素,只要10元。虽然不住在这个社区,但赵萌每天中午都在这儿用餐,“又便宜又方便,吃完还能回办公室打个盹。”
 
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价格实惠是社区食堂的重要特征。在“微棠食”社区食堂负责人上官夏宇看来,这是由社区食堂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社区食堂是什么?“与社会化餐饮相比,社区食堂有着完全不同的服务场景和运营逻辑,主打的就是性价比。”上官夏宇列举了社区食堂的三大特点:从选址看,位于社区内部或周边,租金成本比大多位于商业区的餐厅低很多;从客群看,面对的是社区居民这一相对固定的顾客群体,做的是“回头客”生意;从定位看,口味更家常,环境、服务更注重亲切实在。
 
同样叫“食堂”,社区食堂与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也有不同。社区食堂对外开放,虽有固定客群,但不限于这一客群。有些社区食堂服务半径覆盖周边好几个社区,还有些经营好的甚至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食堂。“与单位食堂相比,我们面临的竞争更激烈一些,社区里还有‘夫妻店’、小餐馆等经营者。”上官夏宇说。
 
同样是替代日常做饭需求,社区食堂比外卖又多了一定的社交功能。“隔壁邻居、社区熟人、公司同事,三五好友相聚食堂用餐聊天,能找到过去邻居们聚在大院里一起吃饭的感觉。”退休的王教授是“微棠食”的常客,不仅常在这里会老友,还结识了一些新朋友。
 
性价比高、对外开放、兼具社区社交功能……种种优点让社区食堂满足了相当一部分居民的用餐需求,在多种餐饮方式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也在越来越多的社区里落地生根。
 
“没想到,根据对2000多名小区居民的问卷调查,成立社区食堂、解决吃饭问题居然在林林总总几十项需求中排第三。”劲松北社区党委书记陈波说。
 
陈波介绍,劲松北社区四成居民是60岁以上老人,有的要帮子女照看孩子,没有多余时间和精力做饭,有的独居老人年事已高,自己做饭不仅麻烦,也不安全;还有37%的社区居民是年轻人,平时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往往没空进厨房……“满足实惠便利的日常用餐需求,社区食堂的确是不错的选择。”陈波说。
 
“社区食堂建起来后,老人们更爱下楼了。”“晚餐基本都在社区食堂解决,降低了生活成本。”“社区食堂解决做饭耗时费力的难题,我们一家三口交流的时间变多了。”不少居民反映,小小的社区食堂撬动了整个社区的活力。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据,今年各地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其中建设社区食堂成为很多小区改造清单中的“必选项”。
 
专家分析,当前各地社区食堂根据运营主体不同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由地方政府部门统一为有需要的社区建设,有利于集中资源、快速推进;二是由社区自己建设运营,优点在于能够比较精准地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三是由居民自发建设;四是由开发商等市场主体直接规划运营,规划水平较高、成本控制较好。
 
依靠多方支持
 
许多地方探索对社区食堂发放运营补贴、减免租金、免费提供公共空间
 
酸辣土豆丝4元、青椒炒肉7元、花卷0.5元……走进山东青岛市李沧区上流佳苑社区便民大食堂,看到墙上挂着的菜单价目表,炒菜、面食、汤粥一应俱全,价格实惠,老年人就餐还能打折。“建这个食堂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老年人吃饭问题,不以营利为目的。”社区负责人康保兰说。
 
10年前,上流佳苑社区还是一个城中村。2011年,旧村治理改造完成后,村子变社区,环境好了、空间大了、社区集体经济也逐步发展壮大。不过,一些民生问题也随之而来。
 
“社区居民一共1200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有360多人,越来越多年轻人上班后照顾家庭的时间少了,老年人吃饭问题就凸显出来。”康保兰说,为了更好照顾老人、减少年轻人后顾之忧,社区决定筹建食堂。2016年11月,一座400多平方米的食堂在社区落成,可同时容纳150人用餐。“价格实在,一顿饭不到10块钱就能吃得很好!”80岁老人李义周刚在食堂打了午饭,餐盘里盛着炒豆腐皮、卤鸡脖、豆角拌扇贝和两个火烧。在这里,60岁以上老年人每个月伙食费300元,其中由社区出210元,个人只需交90元,相当于打了三折。
 
如此物美价廉,食堂运营会不会亏本?“建设社区食堂是民生工程,社区集体经济发展了,自然要改善民生,让每一个居民受益。”康保兰介绍,去年上流佳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过7800万元,用在社区居民身上的民生支出有5500多万元,其中就包括对社区食堂的补贴。
 
事实上,不少社区食堂在成长初期单凭自身运营很难做到盈亏平衡。实现价廉物美,需要政府部门、社区及社会力量的支持。
 
——政府部门出招,优惠政策支持。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