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政治思想学习

中国共产党关心下一代工作在江西的早期探索实践

来源: 时间:2024-09-14 17:06【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祖国的未来属于下一代。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指示既充分论述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大意义,又高度肯定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时代价值。

关心下一代是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历史时期,其主要任务虽然随着党的中心工作的转换和形势的变化而不断拓展,但其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是一脉相承的,即以青少年为主要工作对象,以教育引导和关爱保护为工作重点,以立德树人、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为根本任务,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并依托其所形成的工作机制,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听党话跟党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江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人民军队的摇篮和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摇篮。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江西领导开展革命斗争,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革命道路。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毛泽东等老一代共产党人也开启了党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探索实践。

毛泽东等老一代共产党人在江西安源开始了党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早期探索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老一代共产党人组织开展的闻名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也开始了对青少年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早期探索。

毛泽东在安源路矿青年工人中进行思想教育。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认识到“工人的群众不论在民主革命或社会革命中都占在主力的地位”,把团结、教育工人视为最重要的革命任务之一。

1921年秋冬,毛泽东遵照党的一大决议要求,来到安源路矿开展调查研究,主动走近青年工人,“考察情形,开始活动”,指导工人运动。他深入矿井实地察看井下工人的劳动条件,并以朋友的关系与安源工友尤其是青年矿工促膝谈心,进行思想教育,“渐谈及工人受痛苦受压迫及有组织团体之必要等情况,于是大得工友欢迎”。毛泽东的促膝谈心使很多青年工人明白了自身苦难的来源,接受了共产党人的阶级革命道理和主张。

之后,毛泽东又委派李立三等共产党人继续到安源开展工人运动,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唤醒工人的革命觉悟。在其努力下,一批青年工人中的优秀分子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于1921年12月成立全国产业工人中最早的共青团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安源支部。到1924年10月,青年团安源地委的团员达两百人,占全国团员总数的9%,成为全国最大的地方团组织之一,为中国革命输送了重要力量。

以工人学校为主阵地开展对青年工人的教育。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点在于青少年教育。为贯彻党的一大决议要求,毛泽东指派李立三等同志于1921年12月在安源创办以招收青年工人为主的工人补习学校,以此为主阵地,开展对青年工人的教育工作,使青年工人迅速成长起来。

工人学校以促进青年工人革命觉悟为中心目标。1924年11月,安源党团组织和工人俱乐部专门制定《安源工人教育计划大纲草案》,将工人教育完整地概括和表述为“识字、常识、促进阶级觉悟、训练战斗能力”,并强调唤醒工人觉悟“是我们无产阶级的教育的极重要的原则”。

工人学校还根据青年工人的生存状况和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把思想启蒙同传授文化知识结合起来,联系实际编写通俗易懂的教材,配以各种生动活泼的案例,由浅入深地启发和教育工人。尤其是毛泽东、李立三在教育启发工人时创造的“工人两字连成天”的形象比喻广为流传。学校还注重训练和培养青年工人建设工会团体、从事工人斗争和产业管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安源党团组织还在工人学校添设青年部,专门做青年工人教育和游艺事业,引领青年工人的文明生活。

安源工人教育尤其是青年工人教育经验,为后来其他地方的工人运动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指导。在1926年召开的全国第三次劳动大会上,安源工人教育经验被写入《工人教育案》,作为示范向全国推广。

注重把工人子弟组织起来进行教育引导。以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始终关注少年儿童的成长,让从未享受过教育的少年儿童有机会接受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

安源党组织为适应工人运动发展和俱乐部小部员革命成长的需要,把工人子弟组织起来进行教育引导。1922年工人学校进行扩充,设立工人学校子弟部(即工人子弟学校),到1924年上学期,“子弟部由三百余名,增至七百余名”。这些学生中培养出了一批进步儿童。1922年4月,安源党组织将王耀南等七名小矿工召集起来,建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少年儿童组织——安源儿童团。儿童团经常参加集会游行、宣传演讲、散发传单、站岗放哨等革命活动。儿童团在革命斗争中发展,引导少年儿童走上革命道路,培养了一批革命接班人。一批当年的少年儿童经过党的教育培养和血与火的洗礼,从安源走向全国,成为党和国家革命与建设事业的重要人才。

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共产党人在安源领导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进行了青少年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早期探索,创新性地展开了对青年工人和工人子弟的教育引导,广泛而深刻地唤醒了广大工人,尤其是青年工人和少年儿童的思想觉悟,为安源党团组织的创立打下了思想政治基础,为中国工人运动和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初步实践

大革命失败后,立足中国革命实际,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队伍向井冈山进军,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毛泽东等老一代共产党人也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对青少年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初步实践。

立足以青年团为组织基础开展青少年工作。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青年团成为党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革命组织。

大革命失败后,湘赣边界各县团组织同党组织一样被敌人打散。1927年11月初,毛泽东在宁冈茅坪象山庵召开宁冈、永新、莲花三县原党组织负责人会议,要求重建党的组织,同时注意共青团组织的恢复与发展,团结和教育青年。会后,湘赣边界各县积极建立共青团组织。1928年2月21日,根据地的中心宁冈县,县团委与县委一起在砻市成立。随后,永新、遂川、莲花、酃县等地的共青团组织也逐步恢复。同年5月,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为推动团的工作,专门成立青年运动委员会;7月,湘赣边界共青团特委成立,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工作的领导。各级团组织恢复后,组织领导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加“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等革命工作。同时,在团组织的带领下,组建少年先锋队和儿童团的工作也红红火火、十分活跃。

重视对青少年的文化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文化教育事业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青少年教育又是其重中之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延续安源工人运动时期的做法,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大力实施青少年教育。

创办红色小学。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成立后,开办列宁小学、平民小学等红色小学,规定年满六岁以上的儿童均可入学,一般不交学费;上课的老师请村里有文化的人来担任,教学的课本由各地自行编写,结合生产和斗争实际,注重向学生传播革命道理。由于毛泽东的高度重视和湘赣特委、边界政府的有力推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青少年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仅宁冈县在1927年年底到1928年秋就办起十二所红色小学,学生达到八百余人。

推广社会教育。除开办小学,根据地还开办夜校、半日学校、识字班等多种多样的社会教育,扩大青少年受教育的普及面。此外,还创立工农俱乐部,成立读报组,举办演讲会,组织大家做识字牌、写墙报、编演戏剧、发行报刊等,对广大群众尤其是对青年人和少年儿童进行更广泛的文化教育和政治教育。

注重思想引领。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党对广大军民尤其是对青少年始终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并取得极大的成功。军事斗争是残酷的敌我较量,加上敌人的经济封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物质极度匮乏,一些人产生了畏难思想和悲观情绪,甚至有人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从理论上作出回答的同时,还在实践中坚持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等重大问题结合起来,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据不完全统计,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近五万人,牺牲的烈士绝大多数是年轻人。正是党领导井冈山军民浴血奋战和英烈们的牺牲奉献,铸就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充分发挥青少年在革命斗争中的先锋作用。中国共产党把广大青年作为湘赣边界斗争中十分信任和坚定依靠的革命先锋。

为帮助各地搞好土地革命,毛泽东和边界特委非常重视发挥青年干部的作用,从军队中抽调了大批青年干部深入宁冈、永新等县发动群众、指导进行分田。在党开展的反经济封锁的斗争中,边界各县的青年人更是冲在前面,积极参加农业生产,有效保证了根据地军民的粮食供给。在党领导群众开展的反对封建陋习的革命运动中,青年人带头支持实行婚姻自由、男女平等,提倡婚嫁简朴节约,还积极参与打击有劣迹的赌徒、赌棍,大力支持苏维埃政府禁食鸦片的行动。

井冈山斗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青年团和少先队、儿童团团结带领青少年踊跃参军参战,冒险支援前线,英勇顽强、前赴后继,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

中国共产党在瑞金领导苏维埃国家政权进行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伟大预演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正式成立。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和基石。在以中央苏区为中心的广大红色区域,“党开辟了人民政权的道路,因此也就学会了治国安民的艺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治国理政大业包含了青少年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伟大实践。

加紧团的建设工作,把青少年团结在党的周围。大力发展团组织。1931年12月,共青团苏区中央局通过《团的建设问题决议(草案)》,提出“必须首先加紧团的建设工作”,要求“大量吸收青工学徒、雇农入团,争取无产阶级青年的大多数到团内来”。共青团对青少年具有极高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青少年纷纷要求加入,共青团组织得以快速发展,团的队伍不断扩大。1932年8月,江西省万泰、赣县两县儿童全部入团,其他核心红色县域团员比例都在90%以上。1933年扩团“春季冲锋季”结束时,“江西、福建两省总共有五万五千人到六万人”。

强化对青少年的共产主义教育。共青团在对青少年的共产主义教育过程中,实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开设政治斗争教育和无产阶级教育,加强儿童的知识能力及其对政治问题的了解,形成政治观念,并付诸实践。少共苏区中央局主办的刊物《青年实话》是中央苏区第二大报刊。它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青年报刊特色,对青少年具有积极的引导、组织和鼓动作用。苏区广泛成立的俱乐部和列宁室也是苏区青少年乐于参加的文化娱乐和学习场所,从中他们接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

领导少年先锋队和共产主义儿童团开展工作。共青团领导的少年先锋队和共产主义儿童团系苏区范围内极广泛的群众组织,参与人数众多。1930年5月,全国少先队队员高达八十万以上。各级共青团组织均有儿童局。儿童局主要担负组织儿童学习文化知识、教育儿童拥护苏维埃与红军、宣传新思想新风尚和担负一定的站岗放哨戒严任务。毛泽东在《长冈乡调查》中明确指出,因为儿童团、少先队积极参与反迷信宣传,各村的迷信现象得以在较短时间内清除,取得明显效果。

依法保护青少年的权益,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建立苏维埃红色政权后,中国共产党通过立法等形式对青少年的权益进行保护,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

保障青少年和儿童受教育权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中华苏维埃政权以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受教育的权利为目的,在进行阶级战争许可的范围内,应开始施行完全免费的普及教育。”苏区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后,儿童教育也发展起来。各苏区列宁小学不仅数量多,而且学生入学比例也比当时国民政府区域的要高。1932年,兴国、公略、胜利、万泰等县达到每乡都有一个甚至多个列宁小学。1933年,兴国八岁以上学龄儿童入学与失学比例为6∶4,高于国民党统治时期,且这些失学儿童均加入了儿童团,获得识字、唱歌、打球等学习机会。

保障青少年在劳动、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权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了十六岁至十八岁的青年工人不得超过六小时,还规定了青年工人的福利、劳动保护、社会保险和法律救助等。《江西省苏维埃临时政纲》规定,要特别保护童工,尤其“禁止雇十四岁以下的儿童作工”。此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在确立“婚姻自由”的原则基础上,对结婚年龄作出限制,即“男子须满二十岁,女子须满十八岁”。

保障青少年参与政治的权益。早在1927年11月,《江西省苏维埃临时组织法》就明确规定:“十六岁以上者均享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十五岁以下十二岁以上者,只有选举权而无被选举权。”随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对青年的政治参与权更为重视。1934年“二苏大”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公民在十六岁以上皆有苏维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直接派代表参加各级工农兵苏维埃的大会,讨论和决定一切国家和地方的政治事务。”

在保卫红色政权的革命实践中大力培养青少年。中国共产党注重把青少年培养成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训练他们参与苏维埃政权建设和管理的能力。

动员和组织苏区青年参加红军,支援革命战争。青年是革命战争的主要力量。1931年7月,少共苏区中央局在给共青团中央的书面报告中指出,在前线和后方都能看到青年的活跃和英勇,没有青年就没有伟大的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1933年5月,少共苏区中央局决定组建少共国际师。至1933年9月,少共国际师的队员达到一万一千余人,平均年龄为十八岁。在艰苦卓绝的军事斗争中,少共国际师表现出了年轻人的朝气和战斗精神。中央主力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时,五万多赣南籍红军战士跟随党中央和毛主席进行了伟大的长征,用忠诚和热血谱写了壮丽的青春之歌。

组织青年团员参与苏维埃国家政权管理。立足青年人勇于担当的特点,党领导下的各级工农检察部,吸纳青年团员,组建“青年轻骑队”等,协助开展肃贪正风工作。各级共青团组织还积极协助教育部门发展苏区的教育事业,如协助开办学校、扫除文盲,组织和动员适龄儿童入学等。1933年8月,少共中央局、中央教育部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共青团从支部一直到中央局,“必须担负着对于教育工作与各级教育部的协助”“成为一切俱乐部、列宁室、识字班的协助者”“一切学校的协助者”,并加强团在学校中的活动。

组织动员广大青年积极投身经济建设。苏区青年在苏区经济建设中表现出强烈的主人翁精神。一方面,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土地革命,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让这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推进到广大的农村。另一方面,他们率先示范,动员和组织了广大青年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当时的苏区到处洋溢着革命生产的竞赛氛围。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苏维埃政权进行治国理政的伟大预演中,对青少年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也进行了伟大的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共产党关心下一代工作在江西早期探索实践的深刻启示

回望历史,抚今追昔。毛泽东等老一代共产党人在江西领导开展革命斗争的同时,开始了党对青少年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探索实践,体现了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远见卓识和对国家、对民族的强烈历史担当,为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培养了千千万万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先锋力量。

从历史源流来看,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是开创党关心下一代事业的先驱,江西是党关心下一代事业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共产党关心下一代工作在江西的早期探索实践,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我们做好新时代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具有深刻启示: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根本保证;加强思想引导,是做好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本质要求;立足关爱保护,是做好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关键举措;注重守正创新,是做好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的号召,也是对关心下一代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踔厉奋发,无私奉献,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继续推向前进,为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