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

当前位置:首页>>维权案例

2天内为13名工人讨回欠薪

时间:2020-01-02

  “真是太感谢了,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帮我们把工钱给要回来了。”近日,在建德市某工地干活的卢师傅等人拿到被拖欠的工资后,激动地向市劳动监察大队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12月9日,卢师傅等13人来到建德劳动监察大队反映,称他们与无锡某装饰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今年3月起在一个建筑工地做室内粉刷,9月底完工,公司拖欠他们13人119720元工资。公司负责人殷某答应10月底支付,但他们讨要几次都被搪塞,直到11月中旬仍毫无音讯,工人急了,就上门找,但殷某电话一直关机,人也找不着。卢师傅等人只好向建德劳动部门反映。

  建德根治欠薪冬季攻坚应急小组成员立刻上门调查,发现公司租用的办公场地大门紧锁,殷某电话仍处于关机状态。工作人员深入调查,找到发包方,被告知装饰公司遇到经济纠纷,殷某在11月已被司法拘留,无法见面也无法电话联系。

  工人得到信息后更急了。工作人员边安抚工人情绪,边继续找寻突破口,后从发包方处获知殷某在杭州市区还有个项目,由其弟弟管理。于是,工作人员经多方打听,联系上殷某弟弟,却被告知公司账户已被法院冻结,目前无资金可支付;他所管理的项目从10月起也是由他个人筹措资金在维持。

  面对这一情况,工作人员据理向殷某弟弟解释并极力说服他来建德协商解决工资拖欠问题。经协商,次日一早,工作人员带上工人代表驱车前往杭州市区,经一番入情入理说教,殷某弟弟现场确认卢师傅等13人的工资数额无误后,承诺筹集资金下午4时前给付。当日下午3时,他筹集到资金,在工作人员的监督下,如数支付了卢师傅等人的工资。

  短评:让讨薪少走一些曲折路

  这起事件,虽然涉及职工数、欠薪数都不多,但过程颇有些曲折:从建设公司负责人殷某到发包方、再到殷某的弟弟,从建德到杭州市区……能在2天内得以有效解决,得益于劳动监察大队工作人员的“上门调查”“深入调查”“找寻突破口”“据理解释”“极力说服”“入情入理说教”。

  那么,怎样在机制建设上消除上述的“曲折”,这是政府部门、工程建设参与单位等应该着力解决的。比如设置项目第二负责人(或紧急联络人),在第一负责人被司法拘留等失去人身自由的情况下,第二负责人可以代为处理项目的相关事宜,这样就不会发生工人讨薪走进“死胡同”的情况;比如,增设项目工资备用金,在出现施工单位暂时无力支付工资的情况下,预付工人工资;比如,如何实现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的信息互通,让职工或工作人员讨薪“少跑一次”,甚至实现讨薪“最多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