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

当前位置:首页>>维权案例

整治非法劳务市场当堵疏并举

时间:2019-11-26

 保安、包装工、建筑小工……不需要太高技术含量,也不用接受培训就能直接上岗。不缴纳社会保险、不签订劳动合同,一辆车直接“拉”走,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实难保证。在城市里,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热衷聚集在街边“趴活儿”,非法劳务市场也由此形成。近日,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整治非法劳务市场的“大马行动”再次引发关注。

  农民工依旧热衷马路“趴活儿”——工资日结,不面试不体检,不缴纳社会保险,也不签订劳动合同。非法劳务市场之所以能自发形成,并受到农民工青睐,显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证明城市存在这类劳动力的需求。

  非法劳务市场的乱象,凸显公共服务的缺失。当下,职介机构收费高昂且信用低下,许多农民工根本不愿意与之打交道,他们需要一个与雇主直接洽谈的平台。于是非法劳务市场应运而生,然而这些劳务市场由于缺乏有效监管,招工乱象丛生,只要贴出告示就可招工。个人无证照招工的越来越多,不需要任何部门许可,没有任何证件,在街上张贴一张广告,就可以直接把劳动力拉走。其中不乏假招工真骗钱的团伙,把人骗去当苦力,打工者往往辛辛苦苦却成了“杨白劳”,有的甚至以招工名义拐卖妇女。求职者得不到法律赋予的权利和相应的劳动保障,坑蒙拐骗等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

  专家表示,非法劳务市场的存在证明城市有劳动力的需求,相关部门应建立并加大宣传正规且运转高效的劳务市场,让外来务工人员通过便捷、合法的渠道也能够找到工作。由于缺少一个从职业介绍、困难救助,到生活服务、维权支持的就业服务体系,所以一些农民工才无奈进入非法劳务市场,求助黑中介,如果不正视并解决此一问题,那么非法劳务市场就很难取缔,即使是集中整治有了一时效果,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整治非法劳务市场,堵而不疏不明智,放任不管是失职,堵疏结合是最优选择。只有以积极态度建立一个求职者放心的劳务市场,并制定公平、公正的劳务政策,让求职者能在合法渠道及时找到工作,那么,那些非法劳务市场就会自然消失。